close



最遙遠的路程,來到最接近你的地方

       
在我這個生活於都市的漢人眼中,位在花蓮縣瑞穗鄉的奇美部落就像一座活的博物館,每次來都能有新發現。於是我愛上奇美,像是胡德夫這句歌詞,「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來到最接近你的地方」,我一次次拜訪奇美,路程遙遠,但會一次比一次,來到更貼近奇美的地方。 
       
七八月間各個阿美族部落陸續舉行豐年祭,太巴塱、都蘭、大港口、宜灣、奇美這幾個部落的豐年祭都非常出名,我都很想親炙,難道還要去拜訪數次的奇美? 實在難抉擇,但最後我還是選擇去奇美,原因除了它是阿美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仍保有傳統文化,相信豐年祭肯定是原汁原味,也可能是奇美對我施了魔法,讓我忍不住就想往它懷裡去。 
 

歌舞不只是歌舞
  

        
車窗外的風景開啟行程,我行於山中的瑞港公路,每一個轉彎都代表更接近奇美。黑夜中公路有著不同於白天的神祕美感,此時的奇美呢?跟前幾次所見的有何不同?我心裡想著。  
        夏日晚風令人通體舒暢,我知道有一場盛會即將發生。男性族人開始聚集,歌舞中的眾人眼神專注,響亮歌聲直衝天際,想必能上達天聽,穩健地朝逆時針方向跳出一個圓,腿上鈴鐺作響,聲聲都是發自每個虔誠的動作。歌聲跟舞型逐漸壯大,這不僅是力與美的展現,更是發自心靈的力量,月光下的祭典神聖莊嚴,道出豐年祭並非外人刻版印象中的歡樂嘉年華會。    
        年齡階級組織制度是阿美族的一大特色,象徵著奇美精神的第二階級「Ciopihay (音「久比嗨」,1619)頭戴老鷹羽毛,跳著奇美獨有的勇士舞(也稱作老鷹舞)Ciopihay圍成圓形,每個人向前點頭,像在凝聚眾志,也像在傾聽祖靈的教誨,就像老鷹俾倪大地的眼神,直視而不飄移,有力的雙臂不斷上展又下移,彷若翅膀。非要把腰身放到最軟,讓身體蹲低並拉出雙腿的最大距離,彎身至最低點,老鷹羽飾幾乎著地,止不住的是汗水及堅持跳到最後的意志力,我曾跟著原舞者跳過類似其中一個姿勢的舞,簡單甚多卻讓人嚴重腿軟。不得不佩服阿美族老祖先的智慧,用勇士舞來考驗這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好鍛鍊他們成為擔起最繁重勞務的Ciopihay階級。前面的驚歎未停,又見他們呼聲隆隆,加快旋轉速度,圓越來越大,到最後竟然飛了起來,在短短瞬間裡彷彿化為爆發力十足的老鷹,ㄧ旁觀眾們只能驚嘆。    
                                
       領唱與應答式唱法是阿美族很重要的一種歌唱方式,先由各個年齡階級輪流領唱,眾人再答唱,歌聲裡常出現
hahey、hayan等虛詞。族人歌聲極美,個個都能唱出古調的韻味,他們把「阿美族始祖傳說歌」唱得絕美動聽,這可從花蓮縣原民局邀請奇美族人來演唱詮選這首歌,以做為今年聯合豐年祭大會歌曲來得到印證。印象深刻的還有某一晚我走到60公尺之外,奇妙的是,很近或很遠地聆聽族人歌聲,會有感覺不同的感動,可見得多麼的動人。 
       
輪到外人可以加入時,我舞步常出錯,也不懂族語,但是用心揣摩學習,就能跟上族人,這樣親身參與比在場外觀看要深刻多了,印證了民族音樂學家明立國說的,原住民歌舞非要親身參與方能體驗其內涵。想想自古歌唱是用來抒發個人情懷、情感交流,但現今歌唱大多講求技巧聲音特色,所以看著族人歌舞時相互投以歡喜、自信、鼓舞的眼神,好像不用言語也能懂對方心意,這般情感互動,讓我很羨慕。  
        最後一天輪到女性族人上場,不同於男性舞得陽剛勇健,她們熱情大方,舞姿多了許多圓滑動作,柔軟不少,難怪能舞出另一波高潮。我想阿美族母系社會對女性的尊重造就她們的真性情,這跟漢族女性遠比男性受到更多身體規範是很不同的,而且漢人不習慣在人前歌舞,要也得看場合(例如關在屋內拿麥克風才敢唱)。原住民歌舞文化讓我體認了肢體律動跟歌唱其實都是自然的身體行為,隨心就好,無須過度限制想要歌舞的身心。  
         頭髮花白的老人及小孩子也是開心地歌舞,看著族人不分男女老幼,循著亙古流傳的歌舞來傳承部落文化,我成了見證者,也體會到原住民歌舞的意義絕非只是外人眼中的歌舞而已。 

讓人敬佩的年齡階級   

       阿美族年齡階級有政治、經濟、教育等功能,大致可分成青年、壯年、中年、長老四個階段,有人形容肉加入年齡階級就像在當兵,分別經歷學習、服役、執行、監督及決策的過程。奇美部落是在13歲至74歲裡面,大致以三年為一個階級單位,故共有二十個階級,年齡階級的嚴謹不但反映在歌舞及各豐年祭事務的執行情況,像吃豬肉儀式(檢討各階級)時,會由幾位年輕階級負責,只要看到任一處的老人階級舉起菸時,都得以飛毛腿的速度拿起燒紅的九芎木衝上前點菸。不過有時是假裝舉菸要抽,來考驗他們眼觀四方跟衝刺的能力。   
      
各年齡階級不同的服飾有許多涵義,舉個例子,最年輕的階級(1315)只能赤裸上身,著花色最樸素的短裙、腰帶及頭巾,等進到第三階(1922)後,才能開始裝扮自己來吸引異性。辨識各種服飾的差異,就可看出舞形由左到右是由最年輕到壯年,再到最年長階級的排序,也能觀察在不同儀式裡,年輕階級須辛勤地向他人敬上煙酒,並穿梭忙於各種勞務,責任最重大的「青年之父」階級( 41-43)負責監督豐年祭執行情況,進階到老人階級的人,則是坐在祭場中央,成為離祖靈最接近的人,可隨時加入歌舞,把酒言歡毋須執行任何豐年祭事務。而階級裡沒有回來參加的人不會被遺忘,因為青年之父會去找他們的家人聊天,了解未歸者的近況,也跟他家人聯絡感情。 
                                                                    

沒有姐妹的我,很羨慕每個階級之不輸給兄弟的情誼,每個階級之間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從小共處直到老年,我甚至懷疑有時候他們比親兄弟還親,就像我看到Mayaw頭目熱情牽著另一位mama的手,邀請他同樂,我驚訝,因為漢人即便在熟悉的環境,也很少與家人之外的人有肢體情感接觸。所以都市人情為何淡薄?多少是因為我們以「家」為中心,大家關起門各自生活,從小被教育「把書唸好,其他事你都不用管」,把自己顧好就夠了,不用花力氣去關心週遭人事物。原住民是以「部落」為生活中心,在奇美我看到年齡階級的精神,年齡階級制度讓他們從小內化了對部落的強烈認同感,認為個人價值在於對部落有所貢獻,因此部落是團結的,這樣的價值觀在利字當頭的現今社會裡是很難得可貴的。 


從豐年祭看-「我是誰」 

        想到玉忠大哥文章「我是誰?」裡頭這段批判的話,「我很想假裝我不是原住民,但是我沒有辦法;我很想大聲說出我是原住民,但是我沒有根」,以及豐年祭時看著族人努力用行動證明「我是奇美的人」、「我在傳承阿美族文化」,都讓我震撼 ,因為相較於原住民,漢人不用辛苦找尋社會立足點,無需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族群身分,「我(的族群)是社會主流」,這看似幸福,卻容易忽略「我是誰」這個問題,就沒能深入認識自己的母體文化。 
       
人們總在回首時發現該珍惜的人事物早已消逝。這幾年來我感受週遭環境,原本「我的文化是主流」這種認知,竟開始擔心哪天被全球化浪全然「同化」而沒了自己。原來自己乃至於全世界其實跟奇美一樣,面臨同樣問題-「我是誰」,我,指的是個人,也是族群及母體文化。 如果我們全然擁抱全球化及現代化而忽略自己的傳統文化,就會像大家愛過西洋情人節甚過七夕情人節,幼稚園最盛大的節慶教學,多是聖誕節而非農曆新年,那麼多年後,這段話裡的「原住民」是否會變成「漢人」或「台灣人」?所以,某位網友說的對極了,「
不論原住民或漢人,我們都必須立定自己的腳跟,才不會被全球化裡所淹沒,因為我相信,我們各自的祖先已經把足夠的智慧藏在字裡行間、詩歌以及生活之中」。 
        
知本部落文化復振的推手曾建次說:「部落制度、活動、祭典一一再找回來,我們的文化就像又重新開了一朵朵美麗的花
」。這幾年有不少部落開始思考「我是誰」及「在地文化的養成」的關係,重新認識自己的根源,來抵抗全球化及現代化,奇美也是如此,族人從各項部落事務裡,探索「我是誰」,篤定地傳承文化,並在部落營造過程中凝聚共識,齊心齊力繪出部落的遠景。因此,起步晚(開發較晚),但探究「我是誰」卻沒有輸人太多,甚至有領先別人的創舉(像是首創規範遊客簽訂祭典拍攝契約書),這幾年奇美的每一步都很踏實(1),也被原民會遴選為重點部落,我相信豐收果實指日可待。 

感謝與祝福 

        有一晚我在角落裡看著大家歌舞,感動的熱淚直流,因為這些美好的人事物,都是我未曾有的生命經驗。祭典結束後,好一陣子常想起族人的歌聲,會跟著哼,難道我也變成了奇美的人?不是的,我還是那個被禁錮在都市牢籠的白浪,只是,心裡明白的,每到奇美一次,都會更喜歡奇美。奇美再次豐富了我的靈魂,感謝豐年祭裡的每個人,你們讓我在想起你們的歌舞時,也想起了奇美的月亮,還有夜幕中美麗的貓公山和秀姑巒溪水聲。   

        豐年祭就像是一條線,串起每個族人的心,最終串成祭場上的圓形舞形,這個圓是一條漂亮的項鍊,它的光澤映照出奇美古老文化的美好。我願這條項鍊彌久恆新,好讓代代世人都能見證這個古老文化的可貴,最後僅以下面短詩獻上我對奇美的祝福。 

 
  Kiwit 讓那麼多人感動,  (2)                                      |    並持續與現代化衝撞後, 身軀迸出了一種氣息,      |      印證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動人。
  是因為你們不但有肉更有骨,                                     |    竟彷彿跳出了另一種獨有的現代版奇美勇士舞        |
  有外在更有靈魂。                                                           |                                                                                                       |    於是想問,
                                                                                               |    但無論是傳統或現代,                                                        |    那舞可否永不停歇。
  夜中最傳統的勇士舞,                                                  |    你們都是最有尊嚴也最讓人敬佩的舞者                               |
  衝天的歌聲與舞姿,                                                      |    沒有背棄祖靈的呼喚與叮嚀,                                               |    祝福捍衛奇美傳統文化的每顆心,
  是你們對抗現代化衝擊所發出的吶喊。                   |    努力復振Pangcha的文化。(3)                                              |     Sa'icelen(4) 
  想你們受現代化影響,                                                 |    你們努力地活出自己的樣子,

  卻讓身體裡的傳統文化血液不斷滾下又翻上,   | 盡力地詮釋著Kiwit的文化,

1:奇美的許多精采故事,可參考部落舊網站新網站
2Kiwit,係阿美族語,是「奇美」譯音的由來。它是生長於部落裡,一種質地堅韌,可用作捆綁東西的爬藤(學名「海金沙」,族人喜歡稱它為「奇美草」),藉此形容奇美部落就像Kiwit一樣堅韌且富有生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archarlin 的頭像
    dearcharlin

    18°C.小盒子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