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趣的太多又是資訊大爆炸時代
根本消化不完
只好每天來啃它幾字 幾句 幾段話也好

好的
像是檔案留存吧
結束~~

2008.12.5
風落置咱兜沃著青春 風云的故鄉啊
咱行過世紀彼場青驚 夢是欲飛去搭
誰為咱點燈等待天光 懷念的厝邊啊
心情像滾滾飛的黃沙 找無巢通靠岸
出自 http://blog.roodo.com/chionanthus/archives/6098697.html



2008.12.3

觀點 : 為什麼要民主(二)

如果人權是民主價值的核心,這樣忽視人權的民主,真的是民主嗎?

民主不一定是普世的價值,民主不一定只有一種型態,人民有權利決定他們要不要民主?要哪一種民主?


出自http://weitzern.pixnet.net/blog/post/10114825


尋獲心的自由:《流浪神狗人》導演陳芯宜專訪



出自 http://www.wretch.cc/blog/godmandog328/7361130
--------------

2008.11.26
藍調節奏 http://www.atolan.com/cht/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4 
給都蘭孩子的一封信 http://www.atolan.com/cht/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12
給廖學堂的一封信 http://annpo.pixnet.net/blog/post/22020283
伊通公園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613920.shtml
樂生假日農夫 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9626495


2008.11.25
土地要供養人到什麼地步? 

1950年印度發生糧食危機,當時美國科學家布若格〈Norman Borlaug〉所研發出的「奇蹟小麥」種子拯救了印度,一棵從實驗室裡誕生的種子,改變了人類與土地的關係,史稱「綠色革命」。 奇蹟小麥配合化學肥料、農藥,讓農作產量多了兩倍、農人的收入也多了兩倍、化學肥料的使用量整整多了六倍。到了1990年,印度的土地卻開始出現危機,積水、鹽害使得土地完全無法長出作物,這都是因為大量使用農藥所造成的。

這部片子的名稱正是一個有力的提醒,人類是因為土地的供養而得以生存,過去我們向土地索取食物,現在卻向土地索取財富,持續的索討對土地就是傷害與掠奪,我們到底要土地供養人到什麼地步?
 
2008年,綠色革命還沒有結束。少部分的人開始回頭思考過去幾千年的土地利用模式,而大部分的人思考的是如何戰勝土地。
出自 http://edibletaipei.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19.html


貼著土地行走 

有一本書叫『蝸牛去散步』,是一本自然科學繪本。書裡運用特寫,以局部放大的方式,敘述一隻蝸牛的旅程。蝸牛翻山越嶺,爬過陡坡,穿過隧道,形過危橋,擠過窄窄的拱門,最後,在一個黑黑的山洞裡,把身子捲進殼裡,靜靜的睡了。故事的高峰在最後,當蝸牛歷盡千辛萬苦,縮進小小的殼裡,畫面鏡頭拉高拉遠,以全景觀照,原來,所謂高山、險坡、危橋……皆不出花園小小的一個角落。險坡不過是隆起的手套,危橋是小提籃的橫柄,隧道是棄置花盆的小排水孔……。

微觀與放大,局部與特寫,不斷的空間轉換,以及場景變化,藉著鏡頭伸縮,張力無限,令人深刻而強烈的感受,寫活了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微細角落。寸指之間,不過三、二步的距離,那是蝸牛的世界,一步跨過,無盡的細節,我們能夠看到的會是什麼?


出自 http://edibletaipei.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20.html


【連署募集中】是誰的腳印踩過我們家園而去

        無需迴避,作為遠離花東故土流離到大台北縣市勞動營生,並選在三鶯部落落腳的這群都市原住民,正是台灣經濟發展模式下的落敗者。過去先是祖靈的土地被歷來政權的槍炮搶奪,而後是在漢人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被迫擠壓到都市街頭間以販賣勞力維生。
        然而30年來,包括今年2月在內的7次拆除行動,證明手中握有法律以及都市開發大權的歷任政府,顯然不願正視三鶯部落何以存在。在認定三鶯部落是違建聚落,並以強力手段鎮壓驅趕的過程中,不僅突顯官方的傲慢與粗暴,更只是反映了一個更隱而不宣的事實:透過公權力的介入,排除並逐出無力擔負發展成果的基層人民,是確保土地增值利益的必要手段。
       從台北市的14、15號公園案、樂生療養院到三鶯、溪洲等4個部落;從公園、捷運到自行車道乃至於三鶯新生地的規劃案,無一不是以都市發展之名發動的迫遷行動。踩過你我家園而去的,正是市場經濟下將土地商品化的蠻橫腳印。只是三鶯部落,作為台灣這塊土地的主人,如今卻得被迫四處流浪,而顯得更加荒謬。
       於是三鶯部落的命運其實就是一場鬥爭:三鶯部落究竟是弱勢者「自力造屋」的運動,還是官方認定的「違建聚落」?政府所提出的迫遷規劃,是否真想確保弱勢者的生存權,還是驅趕政策下的權宜之計?土地作為一項無法再生的有限資源,到底該讓少數人來買賣套利,還是供多數人於其上安身立命?
       三鶯部落不只是三鶯部落,因為隨著土地開發踩踏而來的腳印,從來就不分南北、不分原漢、不分世代。過去會踩過康樂里(14、15號公園預定地)、樂生療養院,今天要踩過三鶯部落,明天又將踩向何方?作為這塊土地上的流浪者,最終又要退向何方?

「停止迫遷弱勢居民!」     「停止標售國有土地!」     「停止開放外資炒作地產!」

出自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01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