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
是無名相簿的瀏覽密技 XD
有朋友捧場細覽我相簿
一張張點選閱卻頗花時間
為了讓省時省力氣
請學會這招
將可更愉快地瀏覽每個人的無名相簿
=======================================================================================

這次活動讓我感觸良多
震撼之大是超乎想像
用像機紀錄
或許樂生還是不保
那就還是有什麼是被留下來的 è 415樂生大遊行 影像紀錄

也貼上一篇文章è
民進黨應記取樂生教訓 (蘋果日報論壇)  by 前教育部長范巽綠
 
今天我來參加樂生遊行,最主要是來向樂生行動聯盟表示敬意,同時也與大家分享初步的成功的喜悅。在大家的努力下,日前行政院蘇院長已經向樂生院民承諾保留百分之九十的方案,這實在是台灣保存運動的一次勝利。個人非常感激樂生行動聯盟的年輕人他們長期以來的堅持,為台灣社會保住了無價的珍寶,實質的與無形的都有

保存建物 非零和遊戲
回視樂生行動的經驗,身為曾在執政位置的民進黨老黨員,我實在深感慚愧,願意在此呼籲本黨的執政同志共同反省。經過樂生運動,如今大家都已知道保存樂生與捷運工程並不衝突,兩者絕非零和遊戲。但為何一路走來,我們的執政同志卻不能善用專業以釐清問題,作最好的政策判斷?即使兩者間稍有衝突,為何也不敢堅持民進黨向來支持維護古蹟的一貫作為?過程中,不論擔任縣長的蘇先生,或者擔任行政院長的謝先生與蘇先生,以及他們身邊的幕僚,都一再拖延、缺乏承擔,以至於延遲至今,造成對執政形象莫大的傷害。孰令致之?
我們認為,失去價值、理想脫落其實是這一切的「因」而不是「果」。執政同志原本堅持價值理想的信念,被替換為不擇手段以保住官位的投機心態,因而在執政上愈來愈傾向於炒短線討好保守的價值。這樣的心態愈來愈普遍,我們與最初的價值理想便也愈來愈疏遠。今天,民進黨最需要的乃是找回執政的初衷。

不炒短線 提升執政力
樂生青年為我們上了一課,他們用年輕的身體、純潔的心,堅定地呼籲、勇敢地行動。
這類熱切的心情經驗,曾經是我們共有的,是台灣社會寶貴的無形資產;曾幾何時,它褪色了、幾乎就要自台灣社會消失了,樂生青年的行動為台灣保住這項資產。
雖然,總統曾經公開地為樂生院民的歷史苦難表達歉意,執政高層也曾前往院區為政策道歉安撫院民,但民進黨真的從這事件中學到教訓了嗎?我們主張,民進黨的執政同志應藉樂生事件深切反省,所有相關決策的同志除了已有的道歉外,也應確實地調整執政心態,不再炒短線、去除權力的傲慢、改變輕忽文化與人權的粗糙作為。唯有如此才足以提升執政的能力,也才可能贏回人民的信心! 

==============================================================================================

省思後的行動,

可用來檢視原先信念正確與否,

 

又是否有繼續堅持下去的合理性。  

天氣作美,不再為樂生哭泣(下雨)

前幾日的陰雨連綿,醒來的我不禁感謝老天保佑,遊行就在幾小時後展開,天空作美沒有下雨。但陰沉的天色就如同大家的心情,雖然蘇貞昌已指示暫緩拆除樂生,但是416未過,樂生之友(我對支持樂生保存的人的統一稱呼),沒人敢相信樂生已然絕對安全。

 

 

 

草山行館及樂生的無名火,直接挑起保存的神經

而台文資的荒謬戲碼不時上演-不少建物即便依法被指定歷史建築,隔一天即被一把無名火給毀去,尤其幾天前草山行館被祝融燒毀,以及遊行前一天樂生後山一場無名火,在在都挑起了關心樂生者的知覺神經。大家清楚的意識到,若想突破媒體不報、政客不騙、(接受被扭曲樂生資訊的)人民不罵的抗爭窘境,上街頭成了416以前的最關鍵的樂生捍衛行動。

 

 

 上街頭vs不上街頭? 

上街頭就是積極或應當的作為?沒事就要上街頭表達訴求?遊行唷,應該是被動員,有利益目的吧?早就將樂生規劃成捷運用地,今天才要上街頭抗爭…….?無數的問號從尚不明白活動訴求的人們腦中發出,這些問題都還算比較有SENSE的,如果直到現在還有人問我「為什麼要保留樂生(27%裡面的90%)?」,我只能麻煩他先去做功課(註1)。

在我看來,台灣人不只在面對公民議題,總都習於過分簡化的去想一件事,於是總是輕易定下判斷,忘記可以嘗試反向思考。就遊行來說,很多人問「為什麼要上街頭」的同時,先不論他地立場(支不支持保存、關不關心),而是已先透露出他對此種行動的不認同。但如果在質疑或否定的同時,進一步反向思考「那群人為什麼要上街頭」,可被探討的事情可就多了--上街頭的理由(難道沒有其他關心的方式、為何選這方式有沒先試過別的方式……)上街頭的訴求(希望達成當下何種效益未來何種目標跟影響….)行動的態度(有人就是容易被訕動喊一喊就去有的人是有清楚判斷、有的是為了去探究真實情形及釐清真相、解除疑惑…)行動結束之後(有人是會越來越堅定甚至不理性也不合理的狂熱執著激進。有的會從行動中學習省思如果錯了甚至願進行修正我是這樣一直提醒著自己)?遊行的活動方式(和平理性、激進、熱鬧嘉年華….) 或是還不大懂我在想啥的朋友請參考 寫在415大遊行之前 。

或是該用二分法來看待樂生運動嗎?--樂生人與非樂生人、政府與小百姓、拆與保存、支持者與反對者、既得利益者與弱勢受迫者....? 我心裡有答案的同時還在找答案---- 接收訊息、判斷、信念行動,行動後的思索,對了就更堅定信念,繼續走下去,錯了,也得認錯,調整行為。所以就不要馬上就把我的街頭行為直接是不理智或是激進的,你也知道事情少有絕對而多是相對,若直接把上或不上街頭就定下結論,那這結論未免太沒深度也太過草率。人生就是如此,你難保在回頭檢視現在做的時候,有著當下的執著勇氣跟堅定的信念,而會推翻當初是錯的行為,但是當下就是當下,你知道該去感覺的,而後有作為時,千萬別放棄,總是如此,在勇敢嘗試中成長,也在錯誤中學到經驗跟教訓。嗯,請先這樣勉勵我吧。

在我看來,本次活動,可要讓尚不明樂生事件的人接觸樂生議題,更是向跟媒體跟政府表達我們守衛樂生的決心,也可期待透過此大型活動具高度報導價值,讓長期被政治綁架及商業利益考量為首的媒體,拿出媒體道德,勿一昧嗜血報導樂青抗爭(除了公視、華視有專題報導),卻不深度報導樂生故事及事件背後層層疊疊,複雜到一個不行的政治、地方利益等令人瞠目結舌的勾當(註2)。最後,更期待台灣政府別再繼續墮落,政客面對樂生的表現荒腔走板,包含了推卸責任、白講成黑、黑講成白,更是一再錯過應錯有所為的黃金處理時刻(註3)。

 

 

 

 剛開始集合時的焦慮

 

 

 

下午120我到了集合地點,觀察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大約不到兩百人,『難得沒下雨,可能跑出去玩了吧』,心中著時感到些許洩氣與焦慮。被泥土厚重覆蓋的真相ㄧ但有人起頭去拍打,真相總是會逐漸見日,又上街頭不會只是支持樂生的唯一方式(註4),所以遊行人少也不至於構成我對樂生保存的悲觀與焦慮因為你已經知道那個公民運動網絡已明確成型(註5)。只是擔心,活動人數多寡,及這些人創造出來的活動能量多寡,通常都會是媒體報不報及報導方向的依據。又媒體若不深入報導,那台灣社會將再錯過藉由媒體客觀報導,而可將樂生納為公民議題來進行社會對話的機會(註6)。

隨即,我見到紀錄片同好小鋒及木材,木材尤其令人感心,雖他一小時後得搭車趕回軍營,但還是出席了,想起一年前見面是也是在這裡,那時跟他及小鋒參加反WTO的晚會。現在頂著三分頭的他,在軍中的日子不好受,沒想到他還是有心在關注樂生,堅持要到場致意。也在電話得知10從澎湖特地搭飛機趕來台北。原先我有兩位朋友會一同出席,但得知一位先行離開,另一位則是有急事抽不開身,幸好我的戰鬥力並未因此降低。當你清楚知道你在做什麼,孤身就不會是你退怯不前的理由。小人物如我們,愛這座小島的心意,卻遠比許多利益政客還要真誠很多,而我們置身在這個廣場裡面,是數千人之中的一小點。

集合完畢,全體於廣場上等待行動指示

陸續有人報到、團體整隊……。等待行動指示時,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是舞台前的裝置兼行動劇演出表演者(註7)白衣就是病衣,道出了漢生病的夢靨,也彷彿用這個最「純淨」的顏色,嘲諷著、控訴著政府當年剝奪了他們的生存權(被迫住進樂生院、墮胎、禁婚…..),時代前進,現在的政府卻選擇倒退,繼續枉顧他們的人權,讓樂生人的惡夢,就像拖長的衣襬,一輩子緊纏著不放。表演者臉部表情,傳達出國民政府城接著日治政策,繼續教育社會錯誤的漢生病觀念,讓樂生人這輩子還得概括承受著社會排擠跟嘲諷的心境。表演者一動也不能動的殘缺手指,頭部也被繃帶給蓋去大半的面積,詮釋著他們的身心,都嚴重的被這個社會所遺棄。有的樂生人看了眼淚直流,大家也明白表演者是在詮釋樂生人的遭遇,因為理解,所以今天在此聚首,每個人就像是圍繞著表演者的玫瑰花,化同情而選擇真心擁抱,決定守護樂生。

集合時,大家聽著幾位支持樂生的社會代表上台發言,如社造、文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