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有ㄧ群努力生活的人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 更處於不同的行動/議題
但都因為愛這塊土地 彼此之間有了行動聯結
就像圖片中的楊儒門穿著三鶯部落印有"捍衛家園"(都市原住民反迫遷) T恤


美好的週末,因為身邊圍繞著一群可愛的人。

我選擇跟著在文山社大開課的楊儒門的腳步,參訪竹圍「豐之園」農場。天氣非常好,搭著捷運,風景從圓山站開始開闊起來,回想以前都是搭到關渡站,再轉車到十三行博物館上班。

記憶湧上,尤其那座鮮紅美麗的關渡大橋,是我游走於繁華台北跟樸實八里(撇除左岸)之間的過口,上橋後,沿途被水筆仔樹林、淡水河、廣闊的藍天白雲、農田給擁抱著,那時上班來回交通時間得花上三小時,但一直都知道自己很幸福。

這次則是在竹圍下車。這一段的視野很棒,沿途有農田跟樹林,遠處則是觀音山跟淡水河。多了許多自行車騎士,我都能想像騎在這段田園路線的舒服呢,想想有些地方興起用過度的建材蓋自行車道,像桃園撒瓦烏知跟新店溪洲部落更因要建自行車道而逼迫部落族人遷居,既然是要鼓勵人民接近大自然,是否就該用大自然思維作為建設的參考。但看著窗外許多人的行頭一個比一個拉風,就想到到阿修導演對於購買高級昂貴 的單車是否就等於落實節能減碳,提出質疑(環保理念的推廣成了大品牌單車廠商用極有利的柔性行銷訴求)

捷運站外,眼前就是「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我對他微微笑,卻完全沒想到這個稱號,因為他就是一個大男孩,神情愉快地跟學員聊天。大夥徒步10多分鐘四周風景就變成了樹木跟陳舊紅磚民居,過一個社區後看見樹林,並走進淡水高爾夫球場旁的小路。兩旁的花讓我愕然,自以為美化環境的錦上添花,種著跟周圍自然風景完全不搭嘎,非常人工視覺的鳳仙花。楊解釋說這是高爾夫球場的「德政」,是挖掉原生植物後種植的,而且肯定等花謝了再種新的,他說台灣人都是這樣,種樹都是直接拿小樹來種,是啊,想起一位社造人士參訪古川町後,驚訝日本人竟然願意花樹十年等待櫻花樹苗長大成樹,並覺得理所當然。再看那些花就覺得更醜了。

小路,樹林,微風吹拂,讓我想起以前去滬尾砲台看逸宏兄攝影展時,也是先穿過這般的樹林,那次聽到非常大的蟬鳴聲,這次一路上看著大冠鷲帥氣翱翔天際,也從沒看過那麼多的蜻蜓飛舞在周圍,儒門說蜻蜓跟螢火蟲是生態的指標,還聊到人們對都市的想像,台北人其實很容易就能走近農地,他沒講太多,但我想他想的也有都市人的價值觀,怎麼去定義都市生活、哪些才是都市珍貴的資產…,是啊,那麼多的寶貝在我們身旁,就看我們視它們為糞土或黃金了,願不願意主動探究罷了。

彎進山路小徑,驚喜便已開始,最後視覺落在一片梯田,眼前豁然開朗,望著背後的樹林跟面天山山系,再次看到老鷹翱翔,多少沉醉於爬山之樂的人,就是追求這流汗過後所享受到的美景。儒門在樹蔭底下「開講」,他真的很會說笑,當同學開玩笑說這的農夫做完田就可以去隔壁打高爾夫球,他就說了一個笑話,有個車商礙於機密不讓汽車雜誌採訪某一款最新的頂級跑車,結果某天編輯在街上看到那款車,興奮想說待會下車的肯定是位帥氣的男士,結果竟然是穿著青蛙裝的農人,那至少旁邊會走出一位絕色美女吧,結果竟然是穿著青蛙裝的農婦。

等大家笑完,他告訴我們國外對於農業的看法跟台灣很不相同,而且做農並非不能(很難)生活,要不農會、水利會…不都賺的飽飽,難生活是因為農人在整個市場機制上被一層層剝削,而且政府補助款第二大就是農業,但農業政策做的不好。真有他的,眉飛色舞,真的很會講,聲音表情十足,能用非常親切鄉土的語言(笑話、俗語)表達他要說的,滿是那能感染人的熱情。

儒門跟大家介紹了農場主人阿豐及得力助手育民,阿豐這位「城市農夫」,會不會太年輕啦,這塊農地是他的阿祖開墾的,阿豐則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回來以有機的方式經營農場,好幸福唷,當其他人都還在辛苦追求安居的生活,他已經有了一塊安身立命的土地,不計算市價(賣出),也不任憑休耕荒廢,是以誠懇態度學習跟這塊土地相處,也承接了祖先的產業及父母對他的期望,用「腳踏實地」來形容他真是合適!(每天從早到晚都在踏呢,呵)

聊到農場的經營,楊儒門強調今天走深度(體驗)之旅,這也是日後農場經營的方向之二(一是販售農作物,有在284農學市集及農園附近販售)。五分地需要3個人拼死做才能讓每個人有基本維生收入(2~2.5),所以他鼓勵阿豐要朝「生態體驗」發展,畢竟鄉村生活是都市人很渇切嚮往的。

感覺到楊對農業的熱情,把事情想的很清楚,眼光也很遠,他堅定否定農場無需搭蓋涼亭、開路、餐飲服務…來迎合民眾需求,因為永續的經營農場需考量「環境成本」,要拒絕會造成環境無法回復的建設。舉例來說,若有涼亭,日後就會有更多的人上來,造成環境的負荷,就不是永續經營。他覺得有需要的話就是帶帳棚上山,在棚內休息、吃飯,活動結束後帳棚拆了,不傷害環境,才是不需付出環境成本的做法。楊儒門還勉勵阿豐學好生態導覽(也沒有環境成本),說自己以前根本不會導覽,「學就會了啦」,朋友都說他變得好多,阿豐邊聽邊笑得很陽光,從他還拿一大桶水給大家解渴的貼心之舉來看,況且對土地有真誠感情,這種人帶生態體驗一定會成功的啦。

投入轉型成有機農業是辛苦的,尤其豐之園(目前的)腹地較小,且多是梯田地形,這跟一般人印象中農場就該是大片的、平坦的很不一樣,再加上不為迎合民眾需求來做破壞性建設的建築,這些在在都是想做生態體驗農場逐漸會面臨的挑戰吧,不過有年輕人的熱情投入,任何挑戰也不會是無法面對解決的問題。

前面講到對都市的想像,楊聊到現在宜蘭有的地價已經反跌,是因為很多都市人懷著對鄉村的錯誤浪漫想像,想住到鄉村尋求寧靜,但沒想到是「享之不盡」的蟲鳴鳥叫,以為遠山綠田會成為窗戶外最佳的美景畫布,結果晚上看去總覺得會有阿飄飄過來,還受不了沒有7-11跟大賣場。大家聽了笑呵呵,的確,要馬上改變原有生活環境跟習慣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可以先透過農學推廣活動,建議對農學的認識,像是「假日農夫」及楊儒門的284農學市集(也很推薦每年度的世界地球日活動)

今天的確是一次深度之旅,今天參觀的範圍很小,但是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作物,為什麼呢?請聽老師跟學生之間的搞笑對話,「你們猜,為什麼一小塊地不重單一作物,而種好幾種?」,「好玩」、「讓他們交朋友」,「阿,丟(台語的對),最好是好玩,也對啦,蔬菜也需要交朋友」,老師你別再搞笑了,答案是降低病蟲害唷,你一定跟我一樣聽不懂對吧,老師繼續搞笑,「人要健康所以會攝取各種食物,但是蟲並沒有飲食均衡的概念,多種幾種,蟲就只會在其中挑牠最喜歡吃的」(那有降低病蟲害嗎)

楊口沫橫飛還沒說完,阿豐媽媽熱情的將一盤盤切成薄片的小黃瓜及紅蘿蔔還有生菜傳給大家品嘗,我從來沒有在大自然的包圍下吃著新鮮蔬菜,更奇妙的是那甜美青脆的滋味,「靠,跟市場的相比,這真是太…太好吃了!好厲害唷,有機蔬菜都那麼好吃嗎?現採現吃原來那麼好吃,我幹嘛像傻子辛辛苦苦的想著菜要變化搭配什麼食材,怎麼調味才會更好吃」,心裡忍不住發出一連串讚嘆(上次對蔬果讚嘆的不得了,是3年前在人和部落吃的豐丘葡萄)。以前吃生菜都是在餐廳,一來品質不會很好(成本因素),新鮮度也不佳(非跟產地直接購買的第一手蔬菜),只能說農場的蔬菜真是讓人想「整碗捧來」「吃夠夠」,我發誓,下次不再管有機的單價比較貴,一定要跟阿豐買菜(同時支持有機蔬菜)。接觸土地讓人感到舒服,尤其看到餐桌上食物的生長情況會讓人很興奮,上次在樂生頭一次種菜時跟黎旭瀛聊到「從產地到餐桌」,如果大家都能了解從嘴中食材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想必會謙卑柔暖的關愛這塊土地。

可不是嗎?一大群人看東摸西,聊南問北,興奮的很,讓楊儒門也講的很開心,他愛搞笑,骨子裡全是認真,聊到生物多樣性,楊儒門望著遠處的原生林,肯定這塊農園,也聊到生物多樣性,到處不都是單一種植區嗎(像是外銷的蘭花、山藥…),我從沒想過大面積單一種植對環境的傷害(降低生物多樣性,很容易有嚴重的病蟲害…)。農業政策是否得當,他舉例雲林農會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真的會賺錢嗎,因為600甲的耕地,需要農委會補助七千萬的農具,九千噸的冷藏場經費需51億。還分享了一般人以為網市植栽可避免蟲害,但是會有很厲害的病蟲害從門縫…入侵。水耕技術完全是用化肥,我跟這些農業知識很不熟,但講到這點,全部的媽媽們都在尖叫,總之很妙,跟著楊可以輕鬆學到很多知識。

下山時有一位同學教我玩鳳仙花,只要輕輕暗壓種子,就會變成非常特別的形狀,裡面的種子也會彈出來,小鮭跟我說鳳仙花是外來種(危害本土植物),而且因為種子一壓就彈,所以繁殖力茂盛,所以他將一株拔出來,用力把根採的死死的,示範了消滅它的方式,我被嚇到了,前一秒我還被大自然神奇的生命力給嚇到而跟兩個很正的小羅莉彈玩鳳仙花玩的很開心,後一秒就得知這些可怕的事(還有恐怖的滅根動作),只能說也要吸收生態知識啊,不然看待植物只會評價美不美,不知道其他的事。

接下來發生的事,一整個能證明我很會帶小孩。我心有餘悸,幸好追不上姐姐的小羅莉淚眼汪汪出現(我最愛跟小孩子玩),「我陪你追姐姐好不好?」,「(哽咽音)好」,「等等我啊,我們一起手牽手,才會跑的更快」,於是我們就牽手衝刺,妹妹心太急,我邊安撫「跑慢一點點,不然跌倒了我們會滾下山」、「我們休息一下下,就能跑的更快」,小妹妹哭歸哭,倒是有把我的話聽進去,也很信任我的眼神。追上後,我哄著不肯停下腳步的姐姐,「可以跑很快,而且跑一段之後要回頭看有沒有大人啊,至少要有3個人大人唷,(在山裡)他們有看到我們才安全啊,不然跌倒受傷或碰到兇狗就沒人發現了」,兩個小鬼每跑一段就回頭查看,「還有3個大人耶」,真是受教的乖孩子。跟小孩玩真是開心哪!

楊邀請大家到對岸的八里,他的農舍去解決午餐。走出關渡捷運站,外頭大空地整個封起來在做不知名的建設,不再像以前放眼就是寬闊的視野,唉,放下放下,別擾亂今天的好心情。轉搭紅13公車,很興奮耶,這也是以前到十三行上班的路線,但今天下車的站牌是博物館的下兩站。觀音山離我們很近,步行到農舍,是一間有歷史的農舍,說白了就是老舊的土角厝,但是這種有生活痕跡的建築才對我的味,打量著外露的土角、屋樑,屋裡簡單的擺設,兩張大床就是284農學市集工作人員李建誠的棲身之處(也幫楊楊顧守農田),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因參與反WTO被香港公安逮捕新聞,他又選擇了很難被認同的路(高學歷卻做農),但我覺得難得能在年輕時想清楚走自己的路,多些嚐試,不也挺好的,很佩服他呢。

我帶著羅莉在四週晃晃,好舒服的田園環境。突然地我尖叫一聲,因為看到一隻駝鳥,妹妹問「牠為什麼一直動」,「因為牠知道有新朋友來看牠啊」(恩,我真的很會教小孩),兩姐妹都不認識牠,姐興奮的說「那是雞、那是雞」,我差點沒笑暈,要是牠聽的懂人話應該會暈倒,你嘛幫幫忙,真的雞待會將被我們吃進肚裡啦。

大家則是吃著小餐包夾生菜、泡菜、豆乾,好吃又很方便處理,以後聚會可以如法炮製。楊儒門烤的桶仔雞跟鹹豬肉真美味,配著無糖仙草(原來那麼好喝),好豐盛的一餐,謝謝他的熱情款待。我心裡還惦記著想趕回總統府參加平埔族爭取正名的遊行(拉藍說我沒去就欠他一箱小米酒,腰瘦的,很貴餒),但這一頭的自在舒適根本讓我不想say byebye。其他人都走了之後,我開始裝賢慧的清洗碗盤,沒有廚房,所以是在蹲式馬桶旁邊30公分的水龍頭進行清洗,又是一個很妙的經驗。

聽著楊儒門抱怨說社大說只有兩個人報名,來了30多人嚇到他了(強調15個人是生態導覽的上限),人數眾多所以謝絕帶大家參觀他的農田。「你們動作快一點,要不然怎麼去農田」,喔耶,這是一定我跟小鮭有事先報名的獎勵(其實根本就是他本來就得去巡田,順道帶我們過去。不過也謝謝小鮭,能去是因他跟楊蠻熟的)

下午4點的陽光是溫和的,轉為金黃色灑在在綠油油的農田,我坐著直盯著前方觀音山與整片稻苗被微風吹拂的樣子,那是稻苗的波浪,也像是土地在歌唱給我聽,多麼浪漫。我頭一次巡田(今天好多的第一次),走在田埂間,邊走邊拔除可惡的福壽螺(又是個外來種生物),一直聽著楊儒門講話(很愛講內),碰到農業他就high的不得了,反映在眼神跟滔滔不絕的話語,但他不會說教,只會把大道理講的很平易近人,講在嚴肅的話題也不會落入沉痛跟教條,我看他沒有農業可能會活不下去(連女兒名字都取做"農農")

「怎會沒水勒,奇怪,慘了」,楊直唸,但問他怎麼辦,「就等老天下雨囉」,沒有悲觀,而是那種「終會過去」的樂觀態度,我想起「無米樂」裡,那幾位知足謝天的作農阿公。在都市裡要推廣農業是很辛苦的,看著他笑著用稱兄道弟的好感情口氣鼓勵著「徒弟」阿豐,阿豐也會笑著回應,其實楊不也是被阿豐鼓勵,相互支持著。

想起二月時參加鄒族戰祭,感動的不只是兩天整整跟族人歌舞7個小時,還有閔園他家的田園民宿生活,看著他弟剛退伍就返家經營民宿也學習經營諾大的農地,跟我聊著「有土斯有財」,這句話是我回到台北後,好幾日都無法忘記的。這次活動中碰到這些年輕人,有在家人支持下經營家裡農場的阿豐,還有成長於農村,炸彈事件後還是堅持投入農業的楊儒門,現已成功搭起農產品跟消費者直接互動的平台-284農學市集,以及我的朋友,284農學市集熱情志工小鮭,或是無緣見到的,從小生於都市且高學歷,卻選擇做農的李建誠,都是可愛的人。原來人跟土地的情感連結經驗未必只能靠上一代傳授,年輕人即便身處資訊爆炸跟誘惑多多的都市裡,也能選擇出讓自己樂在其中的,跟土地踏實相處的方式。

謝謝你,讓我在你的眼裡看到農業的希望,也明白了,白米真的不是炸彈啊。 更多照片請見 http://picasaweb.google.com/charlin425/2009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