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9.15 攝於李宅  (更多圖片李宅 )

看看這篇,在想想公司的這棟古蹟,唔,很多事在我心,盡在不言中了
(那麼多的事,怎麼跟外人道呢? 感謝數石年一路陪著它走過來的學者)



台灣古蹟界 應正視西安宣言


傅朝卿(成大建築系主任)  (20051101) 

上月21日國際文化紀念物暨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中國大陸譯為國際古蹟與遺
址理事會)第15屆大會於中國西安閉幕。

當天通過《西安宣言》,希望各國除建築本體關注與必要修復外,更應多花點
經費與精力於文化遺產周邊環境的整頓與監控。此宣言所關注的課題,其實值得台
灣的文化資產界深思。

該委員會每次大會都針對目前各國最需關注的文化遺產保存通過宣言或憲章,並敦
促各國遵循。《西安宣言》全名為《西安遺產結構物、歷史場所與地區之場域維護
宣言》,是繼1994年《奈良真實性文件》後,另一冠以亞洲城市的國際性文化遺產
文件,因此別具意義。

自內往外的視覺景觀
台灣古蹟多慘不忍睹

國際文化遺產保存維護在近十幾年起了很微妙的變化,不但關注範圍自西方世
界偏移到亞洲及中東地區,關注主題也自單體建築物擴大到群組、城鎮歷史中心或
路徑,甚至是無形價值及經營管理與教育計畫。
過去單體建築精英式修復只會應用
於極少數建築精品。《西安宣言》希望各國除建築本體外,更應著力文化遺產周邊
環境的整頓與監控。

從《西安宣言》,我們檢討台灣目前古蹟整修中的問題。首先是場域,台灣幾
乎每個古蹟周遭環境都該反省。一般而言,古蹟由外而內的視覺景觀尚可接受,但
自內往外的視覺景觀則大多數是慘不忍睹,雜亂無章。

《西安宣言》強調場域的重要性,也反映台灣古蹟整修太重視古蹟本體修復的
問題。像目前不分古蹟及歷史建築之等級好壞,以近乎國定古蹟修復方式及經費,
投注於整修,這在國外可說絕無僅有。其實許多整修都是不必要也不急迫,因這只
會造成許多古蹟因有整修經費就採儘量多修,反讓許多歷史證物被毀壞的荒謬結
果。

《西安宣言》雖冠上西安兩字,但並非中國國內宣言,而是一項國際文件,對
企圖成為國際成員一份子的台灣,古蹟界一定要坦然面對,並作適當回應,不能再
自我封閉於與國際文化遺產界隔離的小範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