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12.7
在人生最低潮跟苦悶的時候上著這堂課 這一定要謝謝天健跟班上那麼多可愛的同學 很多感受 迷惘不等於無知 感謝這堂課對我成長的助益
很多時候想要放棄它
但總還是深深被它吸引
這個班級跟課程
讓我覺得很自在
雖然我年紀最小
雖然都還無法具體完整的表達出來
或是寫出來(比方社運的作業,就ㄧ直拖著不想面對)
但還是有很多收穫
增加了我人生的厚度
也延伸著我生命的長度
現階段的我熱情地追求著某些人事物
也有極度消極的逃避著某些人事物
很討厭現在這樣的自己
但是總是會努力正向的面對ㄧ切
困頓不等於停止
無奈不等於一蹶不起
佳 言 錄1
家綺
* 真理教人得自由。*給予是能力的最高表現。
Q1:何謂「愛的能力」?條件為河?
Q2:真理在世風日下的社會還行得通嗎?
鳳珠
* 接受自己、愛自己,將自我感受推己及人*
Q1:如何去尋找和諧的愛?
Q2:如去愛人、愛己?
淑媛
* 認識自己、真理讓你能得自由
芳蓉.月琴 獻總
* 愛”是”給予,而非”接受”
* 愛是主動關懷被愛者的生命及生長
思慧
* 品格的力量=>認識真正的自己、相信自己
* 走入這個世界、成為我的生命、我的關切。
Q1:修女是否在愛馬修的過程,實踐了愛自己?
* 如果不了解一個人,就不能尊重他
* 照顧和責任,如果不以了解做導引,就是盲目的*
燕燕 伯青 寬寬 秀枝 桂香 彭月琴 鳳珠 伯青 維國
* 愛就是照顧、責任、尊重與了解。
* 即使我們對自己的了解比現在多一千倍,我們仍舊探不到人性的底層。
* 照顧和責任,如果不以了解做為導引,就是盲目的。*
仲和
* 愛和被愛是需要學習,如何學習是我未來的重要課程。*
* 殺人是不對的、但政府判人死刑也是不對的。*
* 責任很易於變質為控制和佔有。
Q1:自覺是否有自省存在?
貞惠
Q1:這世紀人道的方法?
Q2:何謂人道?
*生命、力量、自覺和愛共在
佳 言 錄2
麗美
* 長久以來對【認命】的了解是較單純的,在今天上課中了解到更深入的。
* 如何找到生命的真正注意力、人的內在價值。
* 人與人溝通是有技巧的。
* 怎麼面對抽象社會給我們的壓力,甚至如何跳脫它的限制。*
* 絕望是一種奢華。*
寬寬
* 人的心地才重要。*
* ”反思”探索->玩味->體驗其中 參與”拍賣”->臉紅的自覺->自我分析中
* 除非有外在力量………..社區工作者
* 沒有內在的體驗………..盲目的追求(要警覺喔!)
未具名
* 世界前進的另一種可能推力、除了競爭關係之外
貞惠
Q1: 難到我們因害怕危險、就必須放棄所要追求的事嗎?
Q2:難到我們就必須永遠活在人的口中嗎?
家綺
* 文化內涵之差異、彌補不了雙方交往之重要缺陷--有靈性的談話。*
* 平凡的句子也具有力量。作者說”這個春天她見不到了”在母親病重時*
Q1:社會階級低下、就無法快樂嗎? 桂香 思慧
Q2:擠入上流社會就等於活得尊貴嗎?
* 自我價值的建立、勿需取決於流俗;更得跳脫傳統的型塑。
* “自覺與反思”才能從自困的束縛中脫綁。*
* 反思,終究是要回到社會脈絡
* 如果我們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看到底層階級的困境,也能從這三個面向看到它的出路
* 認同自己的文化,會更有力量去對抗政治,經濟...
11月23日
月琴.彭
* 自我發現和創造。 * 內在的生命力。
* 生命泉源來自何處?
獻總 詠鎂
貞惠
* 如何展現內在生命力?
* 參與社區、認同社區、自我認同、引發熱情。
桂香
* 生命意義的泉源來自公共的參與和社區聯結。
* 經由公共參與拓展共在的體驗。
維國
* 行為當下的「思維、眼光、態度、」行為的「存在方式。」 形成更”寬廣”的共在”歷程”與社會的連結->對社會的”關切”
* 我從孤在->共在;現在又回到”孤在”
鳳珠
* 1:放棄精英教學、回歸社會公平正義 (脫離目前犧牲90%的學生利益而為10%的精英作服務)
* 2:校園自轉運動看到的不再是單向教學、而是雙向教學。 老師不再是獨裁者而是個學習者,反而可站在學習的需求面思考;不再是制式化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