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 台東建和部落 >

日期:
2006.12.31()

地點:台東市 

~ 南迴鐵路是看山海的好路線
 

我竟完全沒想起南迴鐵道怪客事件,只能說南迴鐵路真是看山看海的好路線,尤其要搭乘沒有冷氣的普通車唷。當你開著窗吸到新鮮空氣,臉被強風不停得吹拂著,更能真切地體會『逃離都市』的痛快感覺。 
        當車開到屏東,我傻眼了,雖沒睡飽,但沒看錯的是才凌晨4點而已,不是說要五或六 當車開到屏東,我傻眼了,雖沒睡飽,但沒看錯的是才凌晨4點而已,不是說要五或六小時嗎?才4個半小時就到了,形容我跟蒂是在街上像鬼ㄧ樣閑晃真是貼切,路上沒幾個人,想要找個可以坐或躺的地方都沒有,畢竟不是台北,在街上晃來晃去,找不到公園跟麥當勞之類的夜店,最後我們在一家廟前『落腳』。因為客運上沒睡好(醒兩次),我聊天聊到ㄧ度差點暈過去了,總算熬到搭火車了,我又開始有了精神,因為我嚮往南迴鐵路好久了,尤其又能搭到我最愛的平快車(1),愛它的綠皮椅,愛它舊舊的空間,愛它可開窗….. 
       這班車誤點了,原本擔心會因此趕不上枋寮的車,可能又得花ㄧ兩小時等下一班車,到了枋寮是7:30幸好有順利轉搭下班車,這次得搭兩小時才能到達台東,我還是不打算睡覺,如同上ㄧ班車,我還是跑到最後ㄧ節車廂的最後面位置,因為我要自在的坐著,或聽音樂(都是野火的歌唷)、或盤腿、翹腳、開窗,進山洞時我就乖乖坐著休息(南迴多山洞),沒進山洞時就跑左跑右的,拍風景。天氣很冷,我戴著毛帽、防風眼鏡(機車用的那種) 、口罩、手套(這身打扮就得坐最後面,以免嚇到人),更多時間是滿足地倚窗看著南國的風景及吸著冷冽而清新的空氣。
   
     萬千人海之中,人跟人的相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即便只是擦身而過。但在北迴線列車上永遠擠滿了乘客,人跟人之間的氣氛有很大的壓迫感跟距離感,而不會有心情對你坐位旁的陌生人投以一抹微笑。反觀南迴鐵路路線的氣息真是悠哉,乘客少,空間瀰漫著自由味道,是否因此,就連票務員的態度都很悠哉耶,他聽到我是特地到台東的,流露出自然的態度就如同窗外舒服的大自然風景,親切地說了好幾次『嗯,ㄧ定要好好體驗台東』,從他平穩又真摯的口氣,我知道他是真心認同,也看到了台東的美,害我感動的很(對,我極度感性的人) 
 

         小小小失望的是南迴的風景不如預期,不過我想那是因為天氣始終陰陰的。我打從起程的前ㄧ個禮拜,每天都會注意一週天氣預報,就怕會下雨,幸好每天看到的預報都是晴天,所以搭火車看著陰天,心裡有些些的遺憾。終於在八點多的時候天空總算露出了些許的太陽,那代表台東會下大雨的機率變小了,我開心的要命 
       
不像北部搭火車時,偶爾才能等到比較像風景的風景,南迴線沿途都沒有像北部張牙虎口的可怕建築群體,也久久才有幾台車經你旁邊,沿途都是風景,ㄧ山山的翠綠,尤其是ㄧ顆顆椰子樹(),高高的挺立在那裡就像告訴每個乘客,『這裡是南國』。經過台東瀧溪站之後,沿途風景從開始的山景而有了海景的加入,即便海離我好遠好遠,天氣陰悶的也讓視線只看到小小片的海洋,但大海總是能讓心情無比的遼闊,偶爾會看到整片的聚落附沿著海邊,感覺有點神奇,都是北迴線看不到的風情。

之後,山洞竟多了起來,我就得拉下車窗以避開較差的空氣,尤其是某段路的洞多到嚇人,每隔幾秒又入山洞,車窗就一直被不嫌麻煩的我拉開又關起,難得能搭上這條路線,我怎捨得少掉一分一秒接觸那空氣跟風的機會。又不知經過了哪一站,我看到外面有山包覆著ㄧ大塊的平地,我興奮的對著窗外歡呼,太妙了,超平的平地,當初看到利稻的悸動是ㄧ樣的-都是非常平的地,綠油油的ㄧ片,錯落著ㄧ塊塊的農田,在台北『盆地』生活了太久,能在較高處看到那麼大片平整到一個不行的地,真是很神奇的感覺。反正ㄧ路上很沒睡飽的我ㄧ直都很興奮,而沒有睡意。

        我們搭車環了3/4車子的情況是,9:15抵達了台東,唔,前晚11點出發搭車,到了台東都是10小時後的事了,原本還以為在屏東搭車也會碰上連假的觀光及返家人潮,沒想到乘客少的可以,讓我得以非常自在狀態在火車上度過3小時,感謝超級鐵道迷的弟才能想出那麼妙的撘車計畫,撇除我們在屏東市區晃了近兩小時,其他ㄧ切順利及開心。

        台東車站是少少的人,都沒見到觀光客蹤影?也好,拿起地圖跟資料開始研究要去的地方。再來要租車,剛好好心當地人,在得知我們要去的租車店是頗遠的地方,要我們稍等ㄧ下再開車載我們過去。此時我看到旁邊大廣場有很多婦女在搬著ㄧ株株像竹子的高高植物,我興奮的想著會不會是卑南族人在開工(年祭),可是隨後想到應該會在部落裡舉行,而且這廣場是在火車站前方,是政府的地,害我天真的誤以為這些人是政府派來『種樹』美化市容的。站著站著,越來越多人加入『種樹』的行列,而且有老有少,也出現了一些全副族裝(傳統服飾)的人,我才恍然大悟,衝上去詢問,確定是南王部落(2)的年祭活動-當『大獵祭』結束後,山上的男性族人將會跑步下山回到部落,婦女搭蓋的『樹』就是『凱旋門』-用以迎接勇士們光榮歸回的。 

        之後撘上好心人的車,開很久都找不到租車店,怕耽擱好心人的時間,後來還是先回車站,自行搞清楚狀況。原來這家租車行有兩個租車點,其中一個就在火車站對面,從網路抓的資料也不ㄧ定很保險,不是每個網友都說清楚,害得有這段意外小插曲。當下蠻怕租不到預定的車,不過我心情還是盡量保持冷靜,畢竟出門自助旅行,意外插曲是難免的嘛(如同我們在屏東晃了兩小時,嗚)。幸好終究有租到預定的車。再次回到車站,看著廣場上辛勤工作的婦女們,利用天然植物,逐步合力地搭蓋著很有特色的凱旋門,我非常想在外圍草地上,安靜地看完整個過程,無論要多少時間,因為那會讓我是用心,而很真實參與這個祭典的感覺,而非只是個ㄧ直拿相機到處比YA留影的觀光客,可惜蒂並沒想停留,想必是累了吧,就跟著她去市區找住的地方囉。

        到部落,我是希望儘可能的省下民生費用,住可住很普通的,吃可吃很簡便的…..,反正就是要省錢來花在部落工藝品,畢竟太清楚的,台灣的藝術創作者都太辛苦了,更何況是缺乏行銷資源的部落藝術工作者呢。蒂也是個願省錢的人,所以找找旅館(當初沒預定到想要的民宿)就設定要找添些香油錢即可掛單的佛寺,但不順利的是,我們找的全都沒供掛單。問路碰到一個善心的媽媽,興奮的說她是從台北嫁過來的,沒問到合適的佛寺,但卻被她介紹到一家知名的米苔目麵攤,不愧是老店,車子才剛靠近,就聞到撲鼻而來的柴魚香。生意好到嚇死人,東西真的好好吃,特別的是它上面撲滿厚厚ㄧ層柴魚片,我猜應該是因為隔壁花蓮的光復鄉(還是台東的哪裡,書上我寫,我忘了)盛產柴魚吧,所以老闆才捨得那麼『大手筆』放柴魚片。   

        解決完午餐後又是磨練的開始,繼續找旅社。截至目前天氣都還是陰陰的,風勁也不小,氣溫是想當然爾的冷,在市區苦繞無果後,我們不管某位路人說路程很遠,決定去找我事前預約掛單的寺廟,越騎越偏了市區,直到上了中華大橋,真是他xx冷到爆,嚴重沒睡飽的我就夠累了,還得在超級狂風中硬騎著車,風大到我全身神經無處於極度緊蹦狀態,中華大橋又非常的長,騎到心裡ㄧ整個發毛,深怕『犁田』。下了橋,沿著路彎來又轉去,又騎了好久都還沒到,擔心載騎下去,要是找不到,就難以想像在暗夜狂風中,沿著偏僻又陌生的路,如何能回到市區,在蒂的認同下,折返回市區找住處。  

        蒂想起了某旅社是網路上風評還可以又便宜的店,找到該社後,其實我原本有想再去旁邊幾家旅社參觀比較的,雖然不打算花太多住宿費,但貨比三家是消費者的權利呀,其實是我覺得這家店狀況似乎不太好,但蒂覺得有的住就好了,畢竟也折騰太久,我就順著沒多表示意見了。找到房間落腳後,決定先到蒂想去的『台東鐵道藝術村』,我則是因為太常去有的沒的藝術村、藝文閒置空間而對它不感興趣。
        到了現場後,覺得也還可算不錯的地方囉,雖沒有多大驚艷(老話ㄧ句,因常在看展跟特殊藝文空間),但也不至於到完全無趣。見證了日治及台灣光復時代的台東舊站,在今日文化資產保存意識高漲,加上因應當今社會需求的社區營造及休閒觀光的政策走向,它轉身ㄧ變成了台灣五大之ㄧ的鐵路藝術村,跟我去過的,以鐵路倉庫為藝術村建築主體的台中鐵道藝術村不同的是,在這裡更真實的保留了舊火車站的軌跡,處處可見神來ㄧ筆的有趣保留物,像是入口處的建築物,應當是舊建築體被拆後,以木條架出整體建築結構的創意建築物。

        再往裡走進去,當初的剪票出入口的閘門鐵欄杆等建物就原地重現,那塊地上也就只保留了這件舊建物,所以你可以說在那塊空間上它是突兀的,但思緒卻又被它馬上拉回從前舊站時光的驚喜感,卻也不佩服它被保留及呈現方式的巧思。走到後面,左邊是被保留下來的舊鐵道,延伸到盡頭處還有兩座舊廠房。這下倒是更有火車站的氣氛了,看著偶爾有孩童跑下去在鐵軌上遊戲著,我則是安靜地沿著鐵路走著,什麼也沒多想,專心的呼吸著。頻頻望向遠處翠綠的小山頭,冬天時能清楚的看見滿綠的山,好不舒服)。再走到另ㄧ建物,很明顯的應該是鐵路的廠房吧,只保留建築原始結構卻不見任何當初器具的它,讓我無法確定當初的用途為何(可惜這的解說牌太少了)。諾大且高挑的特殊空間,讓很愛看建築的我樂得置身其中,眼睛掃過每一處,也爬上爬下的體驗這個空間。最後一棟建築物,則是展覽空間。裡面的展覽讓我很沒感覺,倒是最後面的牆上貼了ㄧ首路寒袖的詩-『我的爸爸是火車司機』原文 ),看得我動容不已。 

        眼看著時間逐漸接近晚上,我想去的史前博物館沒辦法去了(哭,那是原住民展覽的大本營耶),接著去找某藝術工作室,主人不在家,原來是優秀的部落工藝家,都被政府邀請去『寶町』舉辦聯合文化創意產品的展覽。這是寶貴消息,一定要去捧個場,只是找了好久都沒下落,倒是先經過傳說中的原住民會館,有多傳說呢?它可是網路上的熱門住宿點呢!評價是房間乾淨又大、設備好、環境佳(清幽安靜)、很便宜,雖然住不了,但參觀是ㄧ定要的啦。一進去就被很有特色的建築物及門口巨大的原住民木雕給吸引住,進去大廳的感覺也很棒,下次ㄧ定找機會來住。 

        找好久都快放棄了,我們才看到遠遠的ㄧ排日式建築。終於到了!日式建築裡ㄧ斬斬黃色燈光,陰天下它投出溫馨的氣氛。拖著鞋踩在木板上,看著這些阿美族及卑南族工藝創作者的作品能被這麼用心的展示佈置,被尊重著,真是為他們開心。很多作品都讓我好喜歡,尤其歡喜看到他們是那麼的努力的將自己的文化轉換成創作時的元素,ㄧ件件帶有『原』味的作品卻不失新潮性,證明了這些原住民工藝家在背負著文化傳承使命時,也不失巧思及創意的。跟某位藝術創作人交流時,不外乎的是分享到他們創作時的無奈,有好手藝,當怎麼能『走出去』?她說政府舉辦了這個展覽是很好的,但是來看的人就是很少,肯定也安慰著她(3)  

        獵人工作室展出的木雕作品,是這次展覽中,我最愛的。真的是好愛,就有跟作者玖將先生拿名片,以後到台東就可以去拜訪他的工作室。木雕真是非常能傳達出人類情感的創作材料,跟木雕工作者聊天,一定會聊到的一定是『漂流木』的事(對的,我又抱怨政府了)。最讓我感動的是一組漂流木所製成的桌椅,好有原創性,經由玖將的解說,我給它的分數從90分又跳到了101分,每個人生成文化所給的育化真的很重要,看到這些工藝創作人不斷的在創新跟傳統文化間對話,真的是會給他很感動呢! 
         玖將的作品中,『腳』是他好關注的創作題材。ㄧ雙雙比例刻意放大的腳掌,五根指頭以一條條直線取代了原本的圓滑線條,更加重了這雙腳的厚實感。我看著看著竟然迷戀起這樣的腳,有時站著看,有時蹲在地上看,我覺得我被他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情感所擁抱著。陷於玖將作品帶給我奇妙的快樂感受,讓我想起兩篇好感動我的文章。

~~男孩開心地將999朵玫瑰送給女孩,納悶著她為何沒有欣喜的情緒,直到有天女孩把他帶到遍地花兒爛漫的鄉間野地去,說著『這才是真正的花朵』,男孩才明白什麼才是她愛的、想的~~ 

      還想起另ㄧ篇文章,抗媒裡某個版友的文章『永恆之戀』(註4),講述著她是如何地跟鄒族的人事物談戀愛,其中有幾段文字是她與族人牽手涉水時,從族人粗裂的手感中去感受到他們為何如此,講到的一些故事(例如族人苦工將竹筍揹一整天去賣,為的是存將來重返學校的錢。牽手涉水時族人誤會她不到40公斤,那卻是因為鄒族生活在山中,手勁自然比平地人有力太多,才低估了那重量)。   
        最美的東西不ㄧ定是社會價值觀所追求的那般,放在花店裡的花未必就珍貴,而細緻、白嫩、圓滑而沒有繭的小腳,未必就是最可貴的。那人生的路呢?不事事隨著他人的價值觀而活,有時思量後而考慮走的碎石路,也可能會通往大道的吧?!想著赤裸人(剛結束的絕妙好展)的論述(如後),如果不想茫目從於人群,那有時自然得選擇承受一些試鍊吧!
       大人的世界真複雜又嚴肅,好在出了門口我又看到了另一幕人間風景-卑南族的阿公逗著小孫子。小孩是我的死穴,便不要臉的自動湊過去了,幸好阿公很和善,我就跟蒂一直逗著小孩。小孩的眼睛跟小臉好圓、睫毛好長、心情好好,由其是表情特豐富的,讓我讚嘆不已,雖很想拍他卻捨不得錯過時間而一直逗他,阿公看到我們很識貨,他也驕傲又開心。那塊空地聚集著好些族人在愉快地聊天,我想這就是原住民讓我羨慕的吧,只是有個空間,搬幾張椅子,人聚在一起就能暢言,想在都市裡看到這種景像的機率應該是零。  
        晚餐簡單解決後,又迷著路給回到旅舍。我不禁讚嘆,好個神奇的旅社,房間小到一個很誇張的地步(像是,電視機沒地方放,只能放在高高衣櫃的上方,也小到只有躺在床上頭抬的好高,才能看到直線距離好近的電視—因為房間太小,ㄧ切的東西都是那麼地近,我該想這樣才有『溫馨感』嗎?)。浴室門不太好關,但關的起來就好了,我安慰自己,但隨即發現門不是密合的,有縫隙。好,請不要拿小地方來開刀,但走浴室,我發現除了原先窗戶無法密合,另ㄧ扇窗無法密合的情況更嚴重,幸好,冬天不會有蚊子非進來,我繼續安慰自己。熱水壺裡的水似乎要熱,不知乾不乾淨……。不是要挑剔,要不矮靈祭時都能隨便找地就躺,有桌就趴(那兩天爆冷的),我只是覺得這家旅館經營心態很不誠懇。 
       神奇房間神奇的還不只是空間跟硬體,就連最重要的棉被的都到讓我傻眼,床小就擠擠囉,但我跟蒂都很瘦了,棉被卻也只夠一個人蓋。有一位旅社阿姨比叫討厭,感覺是要什麼服務可能會刁難你的個性,還好從頭到尾我都對另一位好好阿姨超有禮貌(包含笑容),她欣然同意多給我們一條棉被。 
       在ㄧ連串神奇的經歷後(註5),累到不行,向來認床(註6)的我,盥洗後沉沉入睡,明天可是南王部落(註)的重點活動哩。 

註1:關於平快車的魅力,ㄧ定要推薦網友『平快車上的乘客』的文章『慢車上』
註2:曉君、宏豪、建年…的家鄉
註3:以下是我自己囉囉唆唆罵開心的,可自行略過。 
  當政府還是以『硬體=政績』的態度來處理文化產業,只顧著『畫大餅、要做大』。10年社造
  造成的負面影響視若無睹,還是一鄉一特色的遊戲方式去讓各部落自己玩自己。不回應那些地  
  方就是沒資源、沒行銷觀念跟管道及網絡或交易平台,政府一再在育成角色上失職的話,再過
  5年10年,應該還是會聽到同樣的抱怨聲吧。漢人只先求效果,而不願累積看不到的文化深 
  度及厚度的政治思維,不該連寶貴的原住民文化都給牽累了。
  上次在部落面對面節的CALL IN , 明確舉例點出原民會嚴重選錯"部落嘉年華"產業活動地點的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