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 左-陳達 ,右-音樂大師史惟亮向陳達採集民謠
中時 陳慶福/專題報導
走進恆春鎮大光里砂尾路,路旁一間頹廢平房,已被雜草淹沒,與對面洋房式建築成強烈對比,這間屋頂坍塌平房,是恆春民謠傳奇人物陳達故居,陳達今年百歲冥誕,雖然他已去世20餘年,但在落山風吹拂下,「思鄉枝」恆春民謠仍在月琴聲中傳唱不息。
生於1905年的陳達,眼睛常紅紅的,恆春老一輩的人都叫他「紅目達仔」,而陳達有四分之一的原住民血統,未上過學校、不識字,年輕時跟著兄長學唱恆春民謠,並利用兄長午睡時拿起月琴練唱,遇有人家婚喪喜慶時,他不請自到,自彈自唱恆春民謠給大家聽,他的表演不收紅包,只求一頓餐。
由於他有音樂天賦而受人歡迎。生性開朗的陳達在62歲時,才被音樂家許常惠與史惟亮發掘,一度風光的在電視台和民歌餐廳演唱恆春民謠,成為家喻戶曉人物。
陳達與恆春民謠成名後,他以演唱為副業,生活仍然困頓,而列為一級貧民,樂觀的他背著老月琴四處演唱最愛的恆春民謠,民國70年他從台東回恆春,在楓港換車時不幸被車撞及,撒手人寰,因他終身未娶,獨留老月琴與砂尾路老家。
恆春民謠不因陳達去世而失傳,先有張新傳撥弄琴弦傳唱,繼之張文傑,目前男的以朱丁順、女的以陳英為公認最佳傳唱者。
除此之外,陳達居住的恆春大光里大光國小,在約10年前設立民謠班,學童利用課餘練唱恆春民謠,傳承陳達精神,隨後恆春成立恆春民謠促進會,由愛好恆春民謠的居民於夜間聚在一起練唱及接受邀請演唱,另僑勇國小也設立民謠班傳承恆春民謠。
今年是恆春古城建城130周年,也是陳達百歲冥誕,鎮公所每周六晚在恆春警分局前的露天走廊舉辦恆春民謠演唱,在落山風中傳唱恆春民謠,這一演唱會到年底止。
不過在恆春民謠傳唱中,位在大光里砂尾路路旁的陳達故居,四周雜草叢生,藤蔓已爬上塌了的屋頂,與隔壁樓房及對面洋房式建築形成強烈對比。
鎮公所觀農課長黃暉權表示,文建會已答應整修陳達故居,作為紀念館,將來紀念館會陳列陳達生前日常用品與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