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榮生/台北報導

    華山藝文特區未來何去何從?昨日文建會向文化立法聯盟李永萍、林淑芬等立委及藝文界劉維公、湯皇珍、蕭麗虹、曾梓峰、侯淑姿等人簡報。據透露,文建會在今年預算及明年編列的概算中,華山並無蓋大樓的經費,顯見此案文建會雖未鬆口,但在藝文界及立委多數不支持的情況下,大樓能否起在華山,疑問相當大。

    目前華山正在整修古蹟及歷史建築,預計明年完工,同時連接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再到林森北路的華山園區景觀工程,預計本月開工,11月即可看到此一「中央藝文公園」的落成;也就是10餘年來,民進黨中央黨部北平東路對面的帶狀工地,將在年底前改觀,未來台北市民在此徜徉於公園的美夢,應可實現。

    至於華山未來,文建會主秘林正儀昨日向立委報告,未來園區經營將朝財團法人或行政法人方向構思。但李永萍等人仍關心文建會在此蓋大樓的計畫,林正儀指出,目前仍根據美國建築師蓋瑞.漢克的計畫來進行,但立委透露,此案不分黨派立委皆有反對聲音,且今年預算、明年概算都無在此蓋大樓的經費。

    華山藝文組織成員侯淑姿指出,華山藝文特區最大問題在於此閒置空間再利用,已違背藝文共享資源的原則,一切由文建會「中央的由上而下」邏輯來推動,使得文化價值觀,在蓋大樓提案出現後,形成絕對割裂,也讓藝文圈要支持的動力付之闕如

    她昨日批評,蓋瑞漢克的規劃,根本是資訊不足、規劃流程失當、軟體配套闕如的狀態下進行,此錯誤是文建會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認知不足所致。但大家質疑「新台灣藝文之星」規劃時,文建會卻以蓋瑞漢克的專業與名聲作抵擋眾人疑慮的法寶,說明文建會對尊重與落實文化公民權僅是口號罷了。

    高雄大學都發所所長曾梓峰也認為,此案真正的困難是政府全面的介入,尤其挑戰2008計畫開始,政府揭櫫閒置工業遺址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想法後,就是惡夢的開始:政府企圖、主張與力量的介入,同時亦宣示了文化藝術動力之民間力量的被逐出。

    總投資金額82億建構代表本世紀台灣文化的「台灣藝文之星」,他表示,大家要問創意文化產業,如果由政府蓋個硬體設施就能發展,那台灣經濟發展不早就該轉型成為文化藝術為主流的經濟了,但事實卻不然。

    反對者眾,但仍有不具名藝文人士支持,只是他們認為對細節認知不多,因此不願具名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