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巡禮》 蔡逸君(作家)

那時浩威打電話來,說廖鴻基在他家,我就趕緊跑過去,想見見這位在我心中一流的人,那也是第一次與廖鴻基近距離的接觸,無法形容,這樣質樸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話不多說,一言一語皆動人心坎。

廖鴻基說了他的環島計劃,準備一艘船,沿台灣島海岸繞一圈。可是經費短絀,他隻身從花蓮來台北,找錢。他長年在海上,皮膚黑的像泰勞,而我覺得他是過勞,這樣一件意義重大的事,光想到一百年後,有群傻子為這個島嶼做過這樣的夢想,眼淚都會掉出來的,怎麼會台灣如此富有之地無法支持這樣的航行。「沒有錢,也要做下去。」我記得他這樣說。

然後不久,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的戴惠莉打電話來,說要出發了,「有陳列喔,難道你不想去?」我當然想去,可那時沒法拋掉工作,就這樣懊悔到現在。

然後再兩年,終於看到夢想被完成且以文字和照片紀錄敘述的這本書《台灣島巡禮》,裡頭有每日航行記述的繞島日誌,有海岸線和港口歷史資料介紹,有一張張從海洋看本島海景與地景的照片,最重要裡頭有一群人包括環島團隊成員和沿途他們所遭遇的生活在島嶼各地的每一張臉孔,我看到他們的熱情與沮喪,快樂與遺憾。

無法以任何文學的角度去評量它,而它也不適合在這個框框裡討論。來看看散文家陳列寫的「我們看到一些台灣紋白蝶從我們的船邊三三兩兩地起伏輕飄而過」,曾永平寫的「我不知道該說什麼?看到越來越多的煙囪,越往南工業區的規模將越龐大」,詹嘉慧寫的「現在九點鐘方向用肉眼即可看到澎湖最外綠小島的燈塔」……這些是什麼?是日日環繞我們周旁島嶼與海洋正在發生的事。

我知道,這一次的紀錄就是永遠,他們代替我們看了島嶼一遍,他們留下影像與紀錄,我們不會再有一次相同的機會看到這些,因為以台灣這樣快速卻不合理發展的社會,我們的環境很快會改變。

而這些片片段段讓我能夠擁有自己跟它們的遭遇,心情就像翻開家族的老相簿。美的文字,動人的敘述,其實無關緊要,我們即使看著老相簿裡是一張老臉因為知道那是我們的親人,也會在心中默默存念。這本書很新,然而要像老相簿一樣小心翼翼保存,不時不刻拿出來看一遍,那我們才會清楚自己土地的變遷,我們也才能讓自己與島嶼不會無目的漂流與動盪。

圖片: 出自黑潮基金會網站  http://www.kuroshio.org.tw/

 

 

<延伸>

台灣島巡禮
http://www.wretch.cc/blog/koefcompany&article_id=1872545
黑潮電子報
http://enews.url.com.tw/kuroshio.shtml#sec5
陳愷璜也做過類似的事--這島如何可能
http://snipurl.com/fv6h
http://snipurl.com/fv6i
http://snipurl.com/fv6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