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特洛伊.本事紀】--陳逸宏影像個展 
4/28-5/31

金枝演社的《祭特洛伊》,ㄧ場在古蹟裡搬演的史詩環境劇場;

陳逸宏,ㄧ個背著相機跑遍大江南北,永遠停不下快門誘惑的攝影師,

ㄧ場影像與劇場的奇妙邂逅---2005年的秋末,以古砲台為場景,翩然上演

時間與空間的交織,是即生即滅的劇場幻象。

快門瞬間,則是時間軌跡裡,永恆的魔法師。 
古蹟在當下,而神話已交融為有限俗世的領悟。是以為紀。

 

關於 展覽--

跟大家推薦讓我會想去第二次的攝影展  Arrow  
http://snipurl.com/puv9  (展覽資訊)

這位攝影人雖是旅遊版新聞記者
卻長期關注在人文的攝影題材
舉凡常民生活 傳統產業工藝 文化節慶.....題材
攝影功力之深厚!!

該攝影展是幫ㄧ個非常具有台灣草根性的劇團金枝演社(推薦)
所記錄下來的劇照(包含劇照/側照/角色三部份)

作者對劇中人表情肢體之拍攝掌握精準
且將每個人物都充分的融入滬尾炮台這個古蹟(當初演出地點)所製造出的特殊氛圍裡面
總之就是拍出該劇史詩背景的精彩戲劇性 
(讓愛建築的我看的很有感覺)

網頁有同步放上展覽作品 Arrow   http://snipurl.com/puva 

但網頁照片效果差太多了 還是去現場看吧


關於金枝演社-- 
 

    接觸金枝是幾年前他們到十三行表演可愛冤仇人》,我雖因館方工作人員的身分而無法好好欣賞表演,但演員們豐富的肢體跟聲音表情讓我對他們印象深刻去年《祭特洛伊》演出時,很心動的我卻礙於八百塊門票跟全台語演出而卻步,之後看網友的心得討論,我知道我錯了,在看了這攝影展後,我更加後悔(哈,這樣陳先生可能會很開心吧,攝影作品能真實幫助到金枝)。雖然以後此劇不ㄧ定有機會再被搬上舞台,但對金枝很有興趣的我還是去找了ㄧ些網友的觀賞心得分享(見後),我很佩服有的網友的藝術底子很深,能有很多引章據典的感受跟發想,那是我沒能到達的境界,但從自己對金枝很粗淺的認識及網路相關討論,我還是能感受到金枝的努力,你們真是可愛,我們會有機會再度相遇的。  

    另外,陳逸宏的攝影作品網頁有放幾首該劇的歌曲(紀淑玲演唱),尤其推薦美麗的故鄉”(是背景音樂)這首歌,我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完整歌詞,光看歌詞就感動了,更何況是聽到紀淑玲溫婉而富有感情的歌聲,卻也可以很空靈很乾淨,不難想像當精采的戲碼上演,加上歌聲迴盪在諾大古蹟裡,未何會讓陳兄落下男兒淚。第一次聽時,我重複聽了快ㄧ小時,如果說男是胡德夫的「美麗島」,那我就要把女生的「愛台歌」頒給紀的這首歌囉。  

紀淑玲 美麗的故鄉 

我的故鄉真正美麗,亦有高山,亦有明月。
五榖飽水,魚蝦敖大,人倚佇彼,日日快活。
真想欲,轉去看,故鄉序大。
我的故鄉真正美麗,山坡青翠,溪河清氣。
鳥聲好聽,路草好行,我的某子攏倚佇彼。
真想欲,轉去看,佮伊們惜命命。

 
關於
金枝演社《祭特洛伊》--

 
   
這齣戲十年前推出,王榮裕說,原只是寄寓當時社會紛亂百態,不料,十年後,《祭特洛伊》成了祭台灣國的寓言,政局崩亂、百姓仇視,以台灣主體為創黨精神的民進黨政府,「贏了選舉,輸了文化」,「台客」被操作,但也被嘲弄,身為河洛語族一分子,他感到痛心與不捨。新版《祭特洛伊》全程台語,王榮裕說,他要把台語文的美提煉出來,從「台」到「雅台」,在滬尾砲台古蹟氛圍與戶外環境劇場,這場「祭禮」更悲壯但也更沈重。 (http://www.tamsui.org/tags/495

 閩南語版「祭特洛伊」
 

探看自身的來處及血源:從「祭特洛伊」談起
 
沒有父親的劇場 

PS. 誰有紀淑玲那張絕版專輯(介紹1 介紹2) 奇摩拍賣也難尋呀 >”< 

原2006.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