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於當代館的改變,入口多了遮蔽式的紅色內門(如圖,紅白,多強烈的對比),好處呢,內外兩扇門營造出來的空間,是入館觀眾的一個過渡空間,因為鮮紅緊閉的大門,有很正式的感覺,可以無形的提醒觀眾-你們即將進入一個”美術館”,他們可以先在那個空間裡,思考是否確定進館(那裡有看板介紹展覽),下雨天收傘的、東西還沒吃完的、小孩吵鬧的…….都能在這個過渡空間內,先行處理完畢(若觀眾的水準尚足)。我想,要是我是館員的話,也是會很高興的,因為只要一進來的觀眾,就只需等著他們走到服務台,直接付錢買票(後來才想到,印象中沒有哪個美術、館博物館,是服務台即可兼票亭的呢)。

而服務台,呵呵,有意思,忘了在哪看到的描述了(按:破報),戲稱其為一個會發光的甜甜圈,沒錯,一個活潑不死板(即使是放在一個百年建築裡)的內部設計,是符合’’當代”風格的,走到置物區,一整面深木頭色的置物櫃,感覺好沉穩,一開始覺得每個櫃子上面怎麼都貼了不同的英文字,後來,細看了我那格寫著” Andy Warhol”,耶耶!我怎麼那麼lucky,隨便一挑就挑到自己很愛的!好樣的,原來這些長長短短的字,都跟藝術相關連呢。

夠了,說到建築,就樂不可支,沒完沒了。

其實一開始對這次的主題是不太感興趣的,因為看看參展作家名單(認識的也沒幾個啦)跟網站介紹,就有偏見(我承認行了吧),覺得這次展覽就是一群台灣新生代藝術家,把攝影搞的”怪力亂神”、”妖魔鬼怪”、”噱頭十足”的作品秀,但鑒於最近都沒令我提的起勁的展覽,所以,我還是去了(呼,沒有原則的傢伙)。

作品(是借了語音才比較能進入狀況的),最令我感動的是何成瑤的”媽媽與我”,看到了脫到上衣,神智不清的媽媽獨處時,作者反省自己對母親的疏離與漠視。最慘不忍睹,陳界仁的”十二因緣”,暴力、穢暗、身體……,邊看會覺得空氣稀薄、冷冽,氣氛詭譎得令人無法多待一秒。最令我驚奇,黃子欽及吳小軍,驚奇之因,您去看了就知道。

我心想,若是帶著觀念古板的長輩來看展,會是怎麼的情形?這次看展的經驗,的確完全顛覆攝影對我來說是種”平面的藝術美學”的看法與經驗,當代藝術大乘其道,每個藝術家不斷在不同的創作媒材跟手法中遊走,以求反觀自身我想,心臟要夠有力,才能逐漸的深入當代藝術的內部吧!呼。



附註:
網路上看到,令我傾心的波西米亞咖啡館,原來就在當代對面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class/show_preview.php3?d=2004-03-24&enname=charlinlee&t=.jpg&fn=image2&view=1

【貳零零肆年.叁月貳拾壹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