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在雅典阿迪卡斯劇場彩排《流浪者之歌》 



林懷民在阿迪卡斯劇場指導舞者排演。

【記者徐開塵/11日雅典報導】

林懷民25歲在美國拿到碩士學位後,展開長達三個月的歐洲自助旅行,後來從希臘雅典搭機返台。當時他以為再不可能有這樣自在浪遊的日子,難過得在雅典機場痛哭一場。現在他卻帶著由他創立、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重回雅典,並且在當年他觀賞表演的千年古蹟「海羅德斯阿迪卡斯劇場」,呈現他重要的舞作《流浪者之歌》。

生命是一個輪迴的過程。多年前,他在佛陀悟道的菩提伽耶參透人生,而有了以印度聖河為題,刻畫一個求道者追尋之旅的《流浪者之歌》。這個作品竟又回到他初嘗流浪滋味的地方來展現。首演前夕,舞者排練時,夕陽映照在巴特農神殿泛著光彩,與阿迪卡斯劇場舞台上黃金色的聖河意象相輝映,望著眼前的美景,林懷民也忍不住為命運的奇妙發出讚歎。

今年是雅典藝術節50周年,在雅典衛城腳下的海羅德斯阿迪卡斯劇場,每年六月到八月都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和藝術家前來觀賞演出。雲門12、13日表演的消息早已傳開,街上公車站牌張貼大幅海報。一位台灣女生來希臘訪友,朋友也告知「有一個台灣的舞團要演出」,她興奮表示將邀請朋友一家來為「台灣出品」的舞團加油。雲門的啦啦隊還不止於此,雲門董事、剛交棒退休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夫婦,及藝術家蔣勳帶領的藝術之旅團,還有為林懷民拍攝代言台灣紀錄片的Discovery攝影小組,也都來到雅典。

興建於西元161年的海羅德斯阿提卡斯劇場,是世上最古老劇場之一,1267年被波斯人燒毀了屋頂,卻意外留下一個獨特的露天劇場。羅馬式環形雕飾高牆,作為半圓舞台的天然布景,面向階梯式觀眾席,可容納五千位觀眾。林懷民感佩表示,古代王侯將相都沒入歷史,阿迪卡斯以建劇場來紀念妻子,卻名留千古。

就是看中這座古蹟劇場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林懷民刻意要求藝術節拆掉了可加裝燈光或道具吊桿的鋼架,還原古蹟的美感。可是這樣一來,《流浪者之歌》裡最經典的畫面,包括不斷撒落「僧侶」王榮裕頭上,象徵求道洗禮的金黃稻榖,以及後段稻榖如雨傾洩而下的壯觀場面,都因無法克服技術問題而取消。為此,鋪滿舞台的稻榖加多加厚,張贊桃重新調整燈光,「聖河」的水更是汩汩川流,豐美的意象,不打折扣。

雖然這並非《流》舞第一次在戶外演出,但六月的希臘日夜溫差很大,舞者下了舞台都趕緊穿上厚衣。王榮裕著薄紗挺立一晚上排練,也冷到不行。他說,這個劇場的空間把他帶入虛空情境,好像離觀眾很遙遠,加上天冷,感覺很特別。

雲門主要舞者王維銘卻覺得環形劇場和觀眾距離拉近,音樂、舞蹈和觀眾都能產生共鳴,「尤其好像對著巴特農神殿跳舞,好過癮!」年輕一代舞者蔡銘元則表示,為配合舞台距離要多走幾步,還要抬頭挺胸才能讓遠處的觀眾看到,其他改變不大。

【2005/06/13 民生報】

 

 25歲時流浪到雅典
眾神腳下獻舞 林懷民一圓年輕夢想


記者王凌莉╱雅典報導

林懷民從半圓形劇場的階梯往下走向舞台前的大理石平台,親自示範幾個舞姿,他告訴雲門舞集的舞者們:「我站在這裡就可以看到帕德嫩神廟,就是這樣讓環形每個角落的觀眾都看到你,要有像希臘雕像般的氣勢與美。」他要舞者用「心」跳舞,同時他的心也圓了年輕時的夢想。

在進入阿迪庫斯劇場之前,必須先步行一段寬廣的石板道,僅捱著衛城遺址往山上望去,就是著名的帕德嫩神殿,灼烈的陽光下,石建的神殿在青藍的天空裡顯得更為雪白,這種色彩的調和與飄在風裡的希臘國旗一致。

第三次踩上帕德嫩神廟腳下的石板路,林懷民的興奮裡帶有極大的感動。二十五歲時的記憶再度浮現,當時他在美國剛拿到碩士,回台灣之前,他帶著歐洲十元一日遊的旅遊手冊,買了張通行歐洲的學生優待票,從美洲飛到歐羅巴大陸,開始十國火車之旅。

他打趣地說:「當時還沒有雲門的『流浪者計畫』,我自己就來一次藝術流浪之旅。」他表示,自己當年並不喜歡巴洛克式細緻的藝術,反而喜歡「硬硬的大東西」,而雅典讓他感動。坐在神廟下的阿迪庫斯劇場裡,他就「夢」想有一天能夠在這座劇場裡跳舞。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他美夢成真。

一千多年來,阿迪庫斯劇場沒有中斷表演活動,近代著名的藝術家們,包括紐瑞耶夫、瑪歌.芳婷、基洛夫芭蕾、碧娜.鮑許舞團、卡拉揚與柏林愛樂、紐約愛樂等藝術家及表演團都參與過對眾神獻藝。

這次林懷民和雲門舞集也參與藝術盛祭,緊接在後的節目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演唱會。為了製作「台灣人物──林懷民」專輯,「發現者頻道」(Discovery)拍攝小組緊跟著林懷民記錄,走位與正式彩排間的空檔,林懷民興奮地登上環形觀眾席的頂端,在彩霞的餘暉裡,他要與打燈後泛著金黃的神廟合照,也留下一幕以雅典城為背景、與古蹟劇場共舞的畫面。

二十五歲的林懷民,回台灣之前在雅典機場的廁所裡哭了一小時,在當時保守戒嚴的政治與社會環境裡,他內心的自由從二、三個月的歐洲藝術之旅獲得;年過半百重訪舊地,他的眼裡閃爍著既興奮又感動的淚光,他來到眾神腳下,揮舞著台灣的自由。

【2005/06/13 自由時報】


雲門流浪者的稻穀 雅典觀眾留念
賴廷恆/希臘雅典報導(20050614)  

    兩千年前希臘人,遠遠望著雅典衛城帕德嫩神廟,滿懷宗教信仰虔誠地絡繹於途蜿蜒而上;千載之後、12日黃昏時刻,雅典民眾、外來觀光客,也是紛紛沿著坡道拾階而上,聚集衛城「阿迪庫斯露天劇場」,觀賞首度於「雅典藝術節」現身的雲門舞集,在此演出「流浪者之歌」。

    當晚夜空弦月、群星,映照著一片漆黑的衛城,遙相呼應的兩處亮點是帕德嫩神廟及阿迪庫斯劇場的舞台。蜿蜒,不僅是觀眾步向劇場的路途,也是「流浪者之歌」中,由金黃稻榖所堆成的曲折河流,所象徵的人生、求道旅程;更是舞者向空中拋灑稻穀,所劃出一道道瞬間起落的生命弧線。

    阿迪庫斯劇場半圓形階梯席位,約莫坐滿八成五觀眾,尚未日落即已就座,一路至夜幕低垂。當雙手合掌、頂著光頭的王榮裕,出現在舞台前端、閉眼入定,四周隨即鴉雀無聲;傳唱數個世紀,悠遠綿延的喬治亞民歌,彷彿帶著台上台下的一切,兀自吟哦、翳入天聽。全場觀眾隨著舞者的演繹,走過佛祖的求道歷程後,方才如夢初醒,爆出掌聲、喝采。

    更難得的是,初次觀賞「流浪者之歌」的希臘觀眾,多數居然心領神會般,謝幕後仍留下,目睹舞者伍錦濤把滿台稻穀,犁出一圈圈的同心圓。在他二度謝幕致意後,觀眾蜿蜒步下階梯,前來觸摸舞台上的稻穀,甚至抓了一小把、帶回作紀念。

    任職台灣飛利浦公司的楊怡玲,至雅典探望留學英國的希臘同窗,同學母親 Maria Ralli-Ydriou為雅典詩人。她表示,父母當年乃由土耳其邊境來到希臘,因此對此背景音樂喬治亞民歌,有著難以言喻的親切感。

    另一位教授希臘哲學的女教師,除對喬治亞民歌印象深刻外,也體會到「流浪者之歌」與宗教、哲學的關聯。對林懷民及雲門採取現代舞詮釋此一主題,她認為相當生動有趣。

    雲門助理總監李靜君興奮地表示,「流浪者之歌」來到古希臘露天劇場,簡直就像「回到家」一般。台上舞者一下腰就看見星星、月亮,一轉身帕德嫩神廟也映入眼簾,「每個舞者都像是對著神講話、跳舞」。對林懷民口中,由佛祖所賜予的「流浪者之歌」,能在雅典首演成功,王榮裕笑稱「全是佛祖保佑」。

【2005/06/13 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ch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